受到上回上課的刺激
從第1次上課到第2次上課間
我們每天都問妮妮:「妳叫什麼名字?」
答案從羊咩咩到踢芬妮(化名)
女兒總算瞭解
每次頑皮,媽媽大聲喊的那3個字,原來是她的名字

喜歡聽故事這部分
貝蒂的認知是:女兒理解句子的能力還不足
所以對句子所組合出來的故事一知半解
平常她依賴巧虎唱唱跳跳
在反覆的唱歌跳舞、反覆告知的過程中
去理解事物
這急不來的

但是皮皮和我可以做的是
增加睡前的說故事時間
從前是睡覺前,說故事和遊戲擇一
當然妮妮和爸爸會選遊戲
現在呢?
就算沒聽故事
起碼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翻開繪本
看圖造句

然後,第2堂課時間到囉

這天,保母帶女兒去朋友家玩
(妮妮的白天,大概都比晚上熱鬧、行程滿檔啊)
所以上課前
貝蒂要先吃晚餐、幫女兒洗澡
然後電腦又小小鬧彆扭,纏鬥了一些時間
最後發現~哇~要遲到了!
抱著耍賴的踢芬妮,一路走到美術教室

其他小朋友已經開始玩洗衣夾變變變
我看了眼睛一亮!
真好玩的點子
妮妮熟門熟路自己拉出椅子坐好,然後幫媽媽安排指定席
「媽媽坐好喔!」
「媽媽希望妳坐遠一點。」老師委婉地說。
老師希望妮妮很快跟其他小朋友一樣進入狀況吧

每個小朋友的洗衣夾
都有不同的意義
有的人是鱷魚、有的是蝴蝶、有的是溜滑梯
而妮妮說她的是「河馬」
嘴巴大大的河馬

一旦找到打開夾子的訣竅
妮妮就專心組合她的洗衣夾
還會眼睛一直偷瞄其他小朋友怎麼玩
最神奇的是,這次妮子一直喊:
「老師,妳看我!」
媽媽要吃醋啦

然後小朋友們紛紛說不想玩了
老師立刻啟動下半堂課的內容--紙黏土嘗試
一樣開始引導小朋友熟悉紙黏土的特性:
碰一下臉頰-是冰的!
聞一下氣味
老師用撕的動作讓小朋友觀察紙黏土的材質特性
然後小朋友們就排火車,跟老師領半塊紙黏土
而且要說:「謝謝陳老師。」

妮妮先是拍打
我拍拍拍
拍累了,開始戳
我戳戳戳
然後跟老師要彩色筆
「老師,我是藍色。」妮妮說
接下來的時間
妮妮全用在
用左手幫紙黏土上色
怎麼塗都不累

其他孩子呢
有的又揉又撕又拉
專心用紙黏土創作
有的用彩色筆、有的揉麵團
觀察每個孩子如何各自發揮
有趣極了

下課囉
小朋友開始清潔桌面的流程
妮妮這次開始學擰乾毛巾
領了紙黏土,聽到爸爸在門外等她
就迫不及待地想找爸爸



老師提醒:「媽媽,妳下次來可以再坐遠一點。」
皮皮問:「要正式報名嗎?」

我在想
其實這些畫畫或者玩具素材
是我們可以準備的
這兩堂課聽下來
我或多或少也領會到,大人的角色和台詞是什麼

可是我們在尋常日子裡
不會刻意為女兒排出某個時間
專心地讓她用遊戲的方式認識學習、組合創作
更別提同時間還有其他小朋友的互動、影響、模仿

那這兩堂課學習之後
我也體會到
不是孩子不會,是父母不懂引導
要學會說自己的名字,只要常常提醒自然就會
想要讓孩子專注聽故事
就要費心思讓她常願意翻開故事書、和爸爸媽媽一起「問」出故事
引導孩子說話
透過她的反應,斟酌瞭解孩子的理解程度

我們需要的就只有耐心、愛心
和永不嫌多的相處時間

這兩堂課
說起來,還挺有意思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tty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